揚州風景

金錢遊戲

2010年9月20日


作者:啄木 | 評論(3) | 標籤:民工荒

「民工荒」不是個簡單的供需失衡。一般的供需失衡,通過市場價格的調整,可以很快回歸平衡。而民工荒的背後不僅僅是價格失衡,還有三十年計劃生育所留下的極其失衡的人口結構。加上失衡的教育結構,失衡的產業結構,中國的後「民工荒」時代可能會非常痛苦和漫長。

讀者可對比2007年的中國和美國的人口年齡結構(附:圖一和圖二)。美國60歲以下的人口在各年齡段的分佈十分均勻。人口數最多的45-49年齡段有2285萬人,人口數最少的30-34歲年齡段也有1945萬人,相差不到15%。

而中國60歲以下的人口年齡分佈可謂波瀾壯闊。人口數最多的40-44年齡段,對應1963-1967出生的人口,高達12872萬,而0-4歲的人口僅為6666萬,相差近一倍。35歲以下的人口最高峰出現在15-19歲年齡段,大致是40-44年齡段人口的下一代,人口數為10991萬,也比0-4歲年齡段多出4325萬人,或65%。

從35-39歲年齡段的12821萬人降到30-34年齡段的9639萬人,再到25-29歲年齡段的8528萬人,少了3000萬-4000萬人,可以大致歸功於計劃生育政策。而15歲以下的人口迅速遞減,則不能簡單地拿計劃生育作解釋。社會學家曹錦清先生曾在一次演講中說,中國農民已經把養育(包括教育)成本納入生育計劃的考慮。也就是說,在養育成本高企的年代,中國人已經在「自我計劃生育」。當上有計劃生育的「國策」,下有計劃生育的「家策」,就出現了從10991萬到6666萬的人口銳減。6666萬,很可能還不是底。

2007年,正是15-19歲年齡段人口初中或高中畢業的時期,正是「第二代」農民工大量進城的一年。但也就是在這一年,珠三角和長三角第一次出現了民工荒。中國這列依靠勞動力推動的火車,終於在2007年因負載過重的GDP而跑不動了。而15歲以下的人口銳減表明,如果不能及時更換引擎,以後的中國經濟將更加力不從心。

人口結構的變化是個漫長的過程,人口政策的影響往往要到幾十年後才會體現。這是民工荒問題的絕望之處。即使現在馬上取消計劃生育,即使中國人馬上追求「多子多福」,也要等到20年30年後才有人口紅利的回歸。

「民工荒」預示了一個時代的終結。那個時代的主要特徵是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正常的勞動力,跟不斷投入的資本一起推動著中國經濟。從這個意義講,中國從1978年以來的「經濟發展」與其說是發展,不如說是反彈。反彈的時代,經濟增長是簡單的,簡單得不需要解釋也無法解釋,這是為什麼國外經濟學家在做發展經濟學研究時,常常只能把中國排除在外。

那個即將結束的時代,很多問題都不需要解決,而可以被「增長」過去。這些問題包括收入分配的不公平,越來越龐大的政府,官員尋租,產權不明晰,法制混亂,地方保護主義,國企壟斷,等等。一塊越來越大的餅,分起來總是要比一塊越來越小的餅來的容易。

如果中國經濟有美好的未來,那麼未來中國經濟的主要特徵只能是每個勞動力有越來越多的產出。在那發生之前,中國經濟會非常困難。金融危機後有識之士所預見的大調整,中國還沒有開始。

中國也將不得不去解決很多問題,老問題和新問題。有些問題,比如產權問題,法治問題,地方保護主義等等,如果不能解決,將阻礙經濟發展的啟動。而另一些問題,比如收入分配問題,官員腐敗等等,在餅越來越小的時代,將會顯得十分絕望。

啄木的最新更新:
  • 新鈔票、按摩院 / 2010-02-04 22:53 / 評論數(2)
  • 統計局的低通脹神話 / 2009-12-11 23:47 / 評論數(5)
  • 真復甦,假復甦 / 2009-10-22 22:58 / 評論數(5)
  • 雙色球的誘惑 / 2009-10-19 22:43 / 評論數(1)
  • 通漲的苗頭 / 2009-09-11 22:38 / 評論數(4)

  • 沒有留言:

    扬州

    洋腔洋調

    旅游休閒

    floorplanner

    tundruk

    Website Visitor Counter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