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風景

金錢遊戲

2008年8月12日

via FT中文網 - FTChinese.com by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凱瑟琳•莫伊(Catherine Moye) on 6/26/08

如果說,現在是全球房地產的黃金時代,那麼它最富有的收藏者則組成了一眾特別的鑒賞家。事實上,一家頂級酒窖和種種藝術品已無法同收集各國著名豪宅相媲美。近來,世界主要城市的頂級房產市場價格飆升,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極富有人群的急劇膨脹並且,這些富人在資產分配上不斷增加商業和房地產比例,這也是一種日益全球化的特性。

「雖然全世界的房地產市場都已經觸頂,或正在走下坡路,房地產鏈的最高端卻是另一番景象,」房地產中介Knight Frank的住宅研究負責人利亞姆•貝利(Liam Bailey)說道。他指的是曼哈頓——在全美國其它地區都跌入次貸危機黑暗時,曼哈頓的房價去年一年卻上漲了22%。類似情況也發生在英國。「至4月底的前三個月,倫敦出售的1000萬鎊以上的房產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倍。」上海、日內瓦、巴黎、香港和其它富有吸引力的城市情況也一致。

如果這一切使高端海外房產購置聽起來那樣輕松,就像一個少年往地球儀上扎圖釘,來決定從哪裡開始他的間隔年(gap year)——先別著急下結論。追求能象征身份的房產可謂歷史悠久。London Central Portfolio的納奧米•伊頓(Naomi Heaton)估量道,許多世界上最值得期待的房產所帶來的顯赫名聲,同那些古老土地所有者所擁有的聲望相當。伊頓是倫敦高端地產投資的專家,她本人在倫敦、科茨沃爾德(Cotswolds,英國西部)及瑞士擁有17處房產。

「從歷史上看,財富的根本皆關於土地所有權和大片不動產,」她說道。新財富也許並不是指購買1000英畝威爾特郡(Wiltshire)或多爾多涅(Dordogne)的土地,但也能是很妙的事:購置格施塔德(Gstaad)、曼哈頓或摩納哥1000平方英尺的房產。伊頓解釋道:「我的客戶往往分成兩大類:低調的和張揚的富豪。前者——尤其是亞洲中國市場——對購買房產十分低調,購買目的也以投資為主。而後者則多為奢華房產的炫耀顧客。」

出生於維也納的傑弗裡•斯坦納(Jeffrey Steiner)是世界上最值得收藏的房產的狂熱追獵者。通過生產航空部件而聚集財富的斯坦納,收集房產的歷史已超過30年。現在處於半退休狀態的他和夫人主要定居在格施塔德,但在遍布全世界的家之間遷居:南法、紐約、華盛頓、巴黎、倫敦、加勒比海、以色列及土耳其。

「買一處房產的首要標准永遠是它的環境,」他說到。「我所有的房子都有漂亮的風景,無論是阿爾卑斯山,還是加勒比海或曼哈頓地平線。這無關錢,但你會發現,帶最美風景的房子同樣是最佳的投資。」

斯坦納家族和朋友們享受著這些房產的同時,他也希望能將其傳給他的子孫,成為一個世界范圍的地產王朝。但擁有諸多房產也有問題。一些人對能恰到好處地裝修一套房子已充滿畏懼,那麼想象一下,要對超過一打的房子進行改進該怎樣。

「我們不僅買,更全部重新裝修了所有的房子,」斯坦納說。「這是極大的樂事。維持這麼多房子需要當地幫工,而你必須能負擔得起。現實如此:缺點就是你必須維護這些房產,除非你一直能維持其最高標准和無瑕疵狀況,否則該投資就會蒙受損失。」

房地產中介Aylesford International的董事路易絲•休利特(Louise Hewlett)管理著斯坦納的數處現有房產,並在過去為他買賣房屋。同伊頓一樣,她發現房產收藏者分為兩大類:超級富有鑒賞家和投資富豪。這些投資者買進房產,並出租出去,而自己並不住。

「我敢說,我們大多數客戶都是自住者,雖然一年中僅住一個月。我們運作的方式是靠口口相傳,」休利特說。「如果我們獲知有一處特別房產,我們立刻知道該向誰推薦。」

從此意義上講,休利特更像是一位藝術商人,將精選的歐洲大師推薦給好眼力的收藏家。但如果另一位收藏家也在尋求相似作品時怎麼辦?

休利特解釋說:「你打電話給擁有豪宅的顧客,問他『你有興趣出售麼?'這就像一件珍貴的藝術品:收藏者永遠准備著買進賣出。在最高端市場,收藏者清楚,在過去的40年裡,房地產比其它任何投資都表現更出色。你能看見並感受得到。這不僅僅是一張寫滿股票和股份的紙。」

然而,這並不僅僅是超級富豪的專屬權利,房產收集者在各階層都最突出。「真實潮流是那些超級富人在國外購有大量房產。但在過去幾年裡,那些只有百十萬財富的人所擁有的房產量也大幅增長,他們也願意擁有更為分散的投資組合,」貝利說道。「而且,我們尚看不到需求盡頭。事實上,我們僅剛剛看到來自印度和中國的影響。」

Avatar International的新興市場專家Amar Sodhi還發現,「普通收藏者」是被擁有數處房產的名聲所吸引。「與其說是投資,這更是為了擁有投資組合的名聲,」他解釋道。「許多客戶主動提供信息,即使我們並沒有問。」

這就是多處房產擁有者感覺所獲得的身份地位:他們並不總用「稱心如意」來形容眾多房產中較便宜的居所。「人們在中歐或東歐某處,花5000磅購買沒人願意買的舊農捨,」Sodhi說。「有一種觀點認為,純粹因為便宜而買,再守著它,看情況發展。房產就是為了回報,因此,如果一年後你將該農捨以1萬鎊的價格出售給同你一樣的收藏者,這就增長了100%。那想象一下在倫敦肯辛頓(Kensington)獲得同樣收益。」

由於這些普通有錢人渴望在海外被認定為富翁,政府很樂於鼓勵他們。對跨境投資的監管越來越寬松。「全世界的政府都在放松對資本出口的管制,跨國購買限制的放寬已成為普遍趨勢,」貝利解釋道。

俄羅斯一直是國外房地產投資的主要輸出國,倫敦的頂級市場則成為其主要受惠者。以色列已放寬了對資本流入境外的監管,不再限制資本流入或流出。阿布扎比(Abu Dhabi)和迪拜(Dubai)支持阿聯酋(UAE)的經濟政策,對資本流動實行有限的限制。沙特阿拉伯、阿曼及卡塔爾同樣對其國民不設任何資本流動的限制。

印度政府允許其國民每年將20萬美元的個人免稅額投資國外地產市場。香港采取一系列自由市場政策,對外匯沒有任何控制,不限制任何外國投資。大體上,中國對資本流通實行開放政策,雖然銀行仍受限制。

哈薩克斯坦擁有大量石油、天然氣、煤、錫和黃金儲藏,最近數年的財富增加非常強勁。該國對居民購買國外房地產的限制已經在逐漸減少,最近的政策放寬是在2005年。越來越多的哈薩克斯坦人在倫敦置地便是證明之一。與此相似的是,近年來在日本,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增加了對外國證券的持有量,對房產購置也沒有任何限制。

高端地產開發商Finchatton的亞歷克斯•米什林(Alex Michelin)本可以在倫敦成立店面,但他很快發現自己可以賣出任何數量的外國房產。米什林說:「讓我們舉個例,一個來自愛爾蘭的買主,第一步就是倫敦。然後他們需要馬貝拉(Marbella)的房產,緊接著就是南法和托斯卡納(Tuscany),再下來就是紐約和香港。」

米什林認為,這壓根不是出於自負,而是從在不同地區擁有令人眩暈的房產中得到的快樂驅使著這些收藏者。另外,還出於實用性考慮。「這些人不再是某國國民,而是世界公民,」米什林評價說。「他們可能會在中國生產,在美國銷售。他們的帳戶會設在日內瓦,而商業伙伴在莫斯科。所以他們在所有這些地區都擁有房產。」

而且,這些房產已經成為體現一個人審美品位的平台。「他們向我們尋求建議,該如何照明,使用什麼建築材料,裝置何種安全措施:他們希望每個細節都做到最佳,」米什林說。「如果你在羅馬擁有一幢邸宅,你會希望擁有典型的弗圖尼(Fortuni)家具、以及意大利石膏和繪畫。而如果你在普羅旺斯有個農捨,你就想擁有弗拉芒(Flament)家具和石板地面。」

看起來,真正的世界公民在個人房產裡會更有歸屬感,而不是在旅館。

譯者/陳雲飛

《生活時尚》


沒有留言:

扬州

洋腔洋調

旅游休閒

floorplanner

tundruk

Website Visitor Counter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