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表示:「(航空業)將出現大規模的重組。形勢正劇烈而迅速地發生變化。」
全球航空業最新危機中的勝敗局面,正以可怕的速度變得清晰起來。
長期的幸存者將是那些已具備強大資產負債表的航空公司,他們帶著較低的負債水平和充裕的現金儲備進入風暴之中。其中許多都利用其財務優勢,對未來12至24個月的很大一部分燃油需求進行了對沖。
財務較為困難的航空公司一直無力采用這種保護性的防范措施。
有些航空公司,包括歐洲領先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愛爾蘭的瑞安航空(Ryanair),盡管擁有令人羨慕的強大資產負債表,但仍選擇押注於油價將會回落。它們正為此付出代價。
勝利者還將包括那些最近幾年持續投資於新飛機的航空公司,它們因此擁有了最省油的機隊。其中包括歐洲主要的低成本航空公司瑞安航空和EasyJet,以及亞太地區領先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亞洲航空(AirAsia)。
在提供全面服務的航空公司中,勝利者將包括那些擁有最強大航線網絡的航空公司,它們能從眾多地區吸引支線客流,增加其遠途航班的運量,而它們的網絡內部也很靈活,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把運力從經濟疲弱的地區轉向那些表現更好的地區。
在這次危機中,利潤率提高、市場份額上升的航空公司可能包括歐洲三大航空公司:法荷航空、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和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亞太地區的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香港國泰航空(Cathay Pacific)和澳大利亞澳洲航空(Qantas);以及來自中東、總部位於迪拜的阿聯酋航空(Emirates)。阿聯酋航空正利用其地理位置,在海灣地區建設一個真正的全球航空樞紐。
不可避免的是,事實證明,在這次危機的前幾個月裡,那些邊緣企業和最近的初創企業最為脆弱。專業全商務艙航空公司Maxjet Airways和Eos Airlines已破產。甘泉香港航空有限公司(Oasis Hong Kong Airlines)也已倒閉——該公司曾試圖大幅降低香港至歐洲和北美的長途航線票價。
今年已有8家美國航空企業申請破產保護,包括知名航空公司Frontier、阿羅哈航空公司(Aloha Airlines)和低成本初創航空公司Skybus。在這8家航空公司中,有5家已停止服務,包括Maxjet Airways和Eos Airlines。今年第一季度,除去特殊項目,美國航空企業的稅前虧損總額接近20億美元。
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正在尋求互相拯救,希望並購整合能有助於削減成本。這種期望可能有失偏頗。
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和西北航空(Northwest Airlines)已宣布合並計劃,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美國航空(US Airways)和大陸航空(Continental Airlines)正考慮合適的合作伙伴。
美國航空業的狀況最直白地證明,當航空公司負擔著大量老化且費油的飛機時,日益上升的燃油成本是如何快速導致它們陷入深淵的。
在經歷了本世紀最初幾年的嚴重衰退後,美國幾家領先的航空公司行將擺脫破產保護。但由於未能修復其資產負債表,也沒有對飛機進行更新,它們正在再次按下恐慌鍵。
作為行業領軍企業,美國航空是前一次經濟低迷時期唯一一家沒有向債權人尋求破產保護的美國老牌航空公司。但該公司的短途國內機隊仍有約300架陳舊的麥道(MD)-80型飛機。該公司本月表示,為了應對創紀錄的燃油價格,未來數月,將有40至45架此型號飛機被迫退役。同時還將有35至40架更老型號的支線飛機退役。
在歐洲,長期以來一直苟延殘喘的意大利航空(Alitalia)也有大量老式麥道80短途飛機,並且基本上沒有對油價飆升進行對沖。該公司目前是在最新一輪政府援助之下勉強維持生存。
在西班牙,包括Vueling和Clickair在內的小型低成本航空公司正面臨破產,而SkyEurope和Wizz Air等東歐初創企業可能也無力應對燃油價格的大幅上漲。
在歐洲其它地區,奧地利航空(Austrian Airlines)和斯堪的納維亞航空 (SAS Scandinavian Airlines)也發出了日益明顯的危機信號。
甚至連最為強勢的航空公司也將面臨痛楚。英國航空公司本月公布,截至3月份的財政年度,公司利潤達到創紀錄水平,並首次實現10%的營運利潤率。
然而,該公司同時警告稱,如果不繼續節約成本、提高票價和減少資本支出,每桶125美元的油價可能會抹去今年全部營運利潤。
漢莎航空首席執行官沃爾夫岡•邁爾胡貝爾(Wolfgang Mayrhuber)在全球航空業鶴立雞群。他在本月維持該公司財務預測不變,還表示,這家德國國家航空公司依然預計今年的營運利潤將達到或超過去年創紀錄的水平。
漢莎航空是全球對沖防范最全面、資本實力最強大的航空公司之一,並且今年還有一個一次性優勢,將首次完全合並瑞士國際航空公司全年的財務報表。漢莎航空和法國航空公司(Air France)領導了歐洲航空業的整合進程,並且仍然是最有可能的「掠食者」。
邁爾胡貝爾「不懷好意」地表示,如果其它航空公司陷入困境,漢莎將考慮進入並「收獲」它們的市場。
譯者/梁艷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