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風景

金錢遊戲

2008年4月17日


via FT中文網 - FTChinese.com by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吳釘 on 4/13/08

近日,中國兩家上市能源企業上海石化(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和華電能源(Huadian Energy)先後發布預警公告,稱2008年第一季度將出現經營性虧損。上海石化屬中國三大石油企業之一的中石化集團旗下,華電能源屬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華電集團旗下。

兩家公司預虧,只是中國能源企業經營面臨嚴峻形勢的一個縮影。隨著電力、石化行業的上市公司2007年報陸續披露,主營業務收入增加,利潤率大幅下降已成為普遍現象,部分競爭力弱的企業則出現虧損。

造成虧損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國政府對電和成品油等能源的價格實施管制。電力、石化行業的上游產品,煤(中國超過75%的發電機組為火電)和原油的價格由市場決定。節節上漲的原料價格和被政府管住的產品價格,使兩行業的盈利空間不斷遭到擠壓。

2008年,國內和國際市場條件進一步惡化,動力煤和原油的價格均創出新高,電力、石化行業正面臨出現大面積乃至全行業虧損的風險。兩家上市公司預虧只是一個先兆。目前,電力行業全行業經營困難的局面已現端倪。五大發電集團中,除資產質量稍好的華能集團微利經營,其他均已陷入虧損或處於虧損邊緣。

在短期內,對能源的價格管制的確可以延緩物價上漲。從長期看,這種做法無異於飲鴆止渴。為了好看的CPI數字,將臨時性的價格管制措施長期化,雖然減輕了通脹壓力,卻給國民經濟的均衡增長帶來眾多後患——能源安全就是其中之一。

首先,人為壓低價格將影響能源供給。各地出現的“油荒”現象——柴油供應緊張,司機排隊加油,背後是成品油價格與原油價格嚴重倒掛,煉油企業虧損經營的局面。雪災對交通運輸和供電設施的影響,造成電網大面積斷電,但不能忽視的是,煤價高企,全國電煤庫存處於歷史低位,也是造成雪災後電廠缺煤停產,“電荒”出現的重要原因。

其次,價格管制不利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更有害社會公平。短期內,依靠政府的行政性命令,國有能源企業依然可以犧牲利潤,繼續生產,然而對任何企業,長期虧損的狀況都無法持久。維持價格管制,又要防止能源危機,政府就不得不對企業進行補貼。3月20日,上市公司中國石化(Sinopec)公告獲得財政補貼123億元便是一例。

能源價格中包含財政補貼,這意味著消耗更多的能源就占有了更多的公共資源。相當於全體納稅人在給高能耗企業和大排量豪華車的擁有者提供補貼,這無異於劫貧濟富。廉價的能源不會推動他們改進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利於全社會節能、環保目標的實現。

再次,價格管制使中國難以形成開放、競爭的能源市場。行政性虧損的局面,擠壓了非國有資本的生存空間,加劇了少數大型國企壟斷的局面。例如,成品油供應緊張,面臨“油荒”的民營加油站紛紛被中石油、中石化“收編”。又如,“煤電聯動”機制有名無實,發電企業競價上網更加難以實現,這使已經出現過剩跡象的電力行業遲遲不能實現優勝劣汰。從長期而言,壟斷、不透明的能源市場難以高效運行,這勢必增加全社會的成本。

擔心居民生活水平受到影響而不敢取消價格管制措施,則是因噎廢食。在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絕大部分為工業用途,低收入群體的能源消費只占了很小的比重。理順能源價格的形成機制,政府可以節約巨額的財政支出,有針對性的補貼那些確實對能源價格敏感的弱勢群體。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沒有留言:

扬州

洋腔洋調

旅游休閒

floorplanner

tundruk

Website Visitor Counter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