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由 FT中文網 - FTChinese.com 英國《金融時報》Lex專欄 著 (日期為 2008/3/3)
![]() |
中國股市已經經受住了估值高企和收益不斷下降的局面。然而,增加股票供應量可能會成為其致命傷。不妨看看平安保險在中國內地上市的A股,其股價已較其去年10月份的高點下跌一半,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該公司計劃大規模增發新股。周一,平安保險股價進一步下挫,原因是在其非流通股禁售協議期滿後,一些投資者准備套現。
供應量趨緊一直是中國內地以本幣計價的A股市場上漲的最大支撐因素。去年中國A股市場上漲一倍。一般來說,流通股約占總股本的20%至30%,兩地上市的藍籌公司流動股通常比例更低。再加上投資渠道受到約束的股民(除個別情況以外,中國內地投資者不得投資海外股市),就很容易明白為何中國的股市會被視為單向押注。不過,即將上市的新股供應將改變這種格局。根據2005年5月份的股改規定,主要由不同政府實體持有的非流通股變得可以流通。當時錯開的禁售期主要將在今明兩年期滿。今年,價值高達A股市場流通股近五分之一的新股可能進入市場。此外,還有許多企業正在等待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其規模可能超過600億美元(當然,這是發行企業開始撤銷IPO前的規模)——以及大量的股票增發。
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