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起得晚卻趕上好集市:馬雲
在今年,互聯網的光芒明顯被狂熱的股市和房市所掩蓋,那些動輒上千億元的市值以及上百億元的財富身價,讓IT精英們有點失落。他們甚至開始有點後悔為什麼非要在納斯達克上市,搜狐的張朝陽便在年初說,他有點後悔到美國上市,“到美國上市是中國互聯網的整體悲哀!為了收入、報表,我們整天忙短信、忙無線,整天忙,把網民給忘了。”不過,起得晚卻趕上了一個好集市的人也有,他就是阿裡巴巴的馬雲,他的公司今年11月在香港上市,成為市值最高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阿裡巴巴為600萬中小企業提供外貿交易的平台,它讓無數不懂外語、沒有出過國,甚至不知道任何國際貿易知識的中小商人找到了國際買家,在某種意義上,它是“中國制造”最重要的推動者之一。2004年,馬雲創辦從事CtoC業務的淘寶網,在兩年時間內戰勝全球最大的同業公司Ebay易趣,取得了75%的市場份額,2005年,阿裡巴巴成為陷入困境的雅虎中國的實際控制人,使得自己從一個技術應用型公司變成了掌握一流技術的公司。為了解決網絡支付的信用難題,馬雲還創造性地發明出了一種叫做“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它以阿裡巴巴為交易的擔保中介,從而解決了資金欺詐的問題,也讓自己間接地進入了金融服務領域。2007年的阿裡巴巴看上去是一個體系龐大而面目不清的帝國,馬雲決定把已經實現了盈利的電子商務項目拿出來,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馬雲顯然選中了公司上市最為合算的時候。股市的結構性泡沫意味著公司股價的普遍高估,而阿裡巴巴同時具有中國和互聯網兩大概念,在此時籌資,無疑會佔到相當大的便宜。
盡管如此,阿裡巴巴上市的火爆景象還是讓人吃驚。對於投資者來說,它最大的魅力是無窮的想象空間,阿裡巴巴的股票遭到“哄搶”,台灣最大企業鴻海的郭台銘、美國思科的錢伯斯等都成為第一批投資人,在國際配售部分,阿裡巴巴獲得了1800億美元的認購,相當於186倍的超額認購,在散戶公開認購部分,凍結資金4500億港元,超額認購逾259倍,打破了港股發行的歷史紀錄。其瘋狂景象連《經濟學人》雜志都開始提問:“阿 裡巴巴是否中國.Com的泡沫?”在10月底的一則報道中,這家英國雜志認為,“該公司最大的財富也許是他的創始人馬雲,馬雲在公眾眼中是個有魅力善言辭並懂得利用媒體的人。他擁有大膽的想法,懷有巨大的市場目標,以及對商業的敏感,這都使他吸引了人們眾多的眼球。”根據它的計算,如果阿裡巴巴的融資目標實現,該公司的市值將達到90億美金,相當於其每年利潤的100倍。
而出乎《經濟學人》預料的是,狂熱比它想象的還要大得多。11月6日,阿裡巴巴掛牌上市,當日收盤較發行價上漲192%,創港股今年新股首日漲幅之最,市值達1996億港元,竟相當於三大門戶網站、盛大和攜程五者市值之和,一躍成為中國互聯網業首家市值超過200億美元的公司。公司的市盈率達到驚人的300倍,如果以2006年的業績來比較,市盈率則近1000倍。(阿裡巴巴的市盈率之高超出所有專家的預測,同期市盈率比較,Google為43倍,Ebay為23倍,百度為104倍,騰訊為74倍,新浪為33倍,網易為15倍。在全球互聯網公司中,阿裡巴巴的市值排在google、eBay、雅虎、亞馬遜之後,位列第五,前四者的市值依次為2220億、474億、418億和357億美元。)馬雲是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領導者,他在上市當日的高管會議上宣布,三年內,我們要做市值1000億美元的公司,成為全球前三大互聯網公司。一位參會的高管說:“我當時就蒙了。”不過,回憶8年前他在那間漏水的杭州城郊住宅房裡的宣示,誰敢說這位小個子的前英語教師不會在未來創造新的神話?
阿裡巴巴在香港的高調上市,為2007年的中國互聯網世界塗下一道最濃烈的色彩,它似乎宣告了一個新的“應用之年”的到來。在過去的15年裡,互聯網從無到有,肆意成長,終於自成一體,並滲透到了中國經濟的每一個細胞。尤其值得驕傲的是,在這個世界裡,本土企業幾乎在所有的領域都擊敗了各自的國際對手,這在其他行業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完勝景象,甚至連Google這樣的公司都無法幸免,它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還不到競爭對手百度的一半。另外一個很奇異的事實是,凡是被國際公司收購的企業都前景堪憂,搜索領域的3721被雅虎收購後不復存在,BtoC領域的卓越被亞馬遜收購後一度陷入低迷,CtoC領域的易趣則在被Ebay收購後遭到淘寶的重擊。
更人充滿期待的是,在60年代出生的馬雲、張朝陽、李彥宏、70年代出生的丁磊、馬化騰之後,“80後一代”已經鳴鼓而起--康盛世紀的戴志康(1981年),PCPOP公司的李想(1981年),MaJoy的茅侃侃(1983年),暢網科技的陳曦(1981年),海川傳媒的高燃(1981年),163888翻唱網的鄭立(1982年)--那個括號裡的出生年份仿佛是一個驕傲的宣告。當這個國家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他們還沒有來到人世,現在卻已經開始顛覆所有貌似堅硬的東西,這是天生的全球化的一代,是生來就與互聯網“無縫對接”的一代,他們成長在一個開放的家庭和社會,沒有經受過意識形態的煎熬,沒有傳統的羈絆與包袱,更沒有產權制度的困擾,他們比所有的前輩商人都要幸運,他們看上去一個個前程遠大,不過,他們即將面臨的挑戰和災難也將前所未見。他們的時代仍然是最好的,也是最壞的。意大利思想家馬基雅維利在500多年前就告誡說,“追求夢想的人們啊,已經付出就要准備付出更多”,所有的商業故事其實都符合一條規律--就如同發生在這部企業史中的每一個悲喜故事那樣--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歲月中,如果中國要誕生世界級的偉大公司、出現取得世界性聲譽的中國企業家,互聯網也許是僅有的領域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