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風景
金錢遊戲
2012年1月3日
我們都知道Google Maps可以顯示當前的交通流量情況(這樣你就不必聽交通台裡倆叨逼叨叨逼叨沒完沒了的京油子耍貧嘴了),我們還知道Google是通過大家手機的移動速度來分析出各條道路上的流量狀況的,Google甚至還可以預測未來的交通流量,比如上圖就是Google預測出的本週五下午5:30北京首堵的交通狀況,我偉大的西二環啊……
那麼Google是如何預測交通流量狀況的呢?Google的Dave在Google Maps Help論壇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們當然不會根據當前的交通狀況預測未來的情況,我們也不會說,好吧,每個地方的下午5點都是堵車時間,我們就固定每天下午5點都把街道畫成紅色。這顯然不可行,因為各個地方的情況不同。如果我們自問,如果今天的交通狀況最糟糕的話,它能慢到什麼地步?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自己回答這個問題,就能推算出堵車時間區間。不過實際上要複雜的多,因為我們要派出特殊節日、車輛事故等影響因素。
就是說Google首先要排除撞車和特殊節日這些影響因素,然後再通過一些基礎統計預測出一週裡每天各個時間段基本的交通狀況,就實測來看還是比較準確的。
© musiXboy 發表於 谷奧——探尋谷歌的奧秘 ( http://www.guao.hk ), 2010. | 8 條評論 | 永久鏈接 | 關於谷奧 | 投稿/爆料
Post tags: Google Maps, Google Traffic Estimator
2010年12月17日
2010年12月15日
原作者:
來源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Even harder than it looks | The Economist
譯者臥薪越甲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外資在中國
Even harder than it looks
中國比看上去還要強硬
Buying a stake in China Inc is no shortcut to market share
購買中國公司的股份不是取得中國市場份額的捷徑
Sep 16th 2010 | Tianjin
2010年9月16日 天津
AT FIRST glance, Vodafone has nothing to complain about. On September 8th it sold for $6.6 billion the 3.2% stake in China Mobile that it had bought for $3.3 billion between 2000 and 2002. Such a handsome profit ought to be a cue to crack open the champagne and roast some Beijing duck. Yet the British mobile-phone giant did not get what it really wanted: a way into China. In other countries, Vodafone has had a knack of turning a small investment into a controlling stake, but not in the Middle Kingdom. And it is not alone.
初看上去,沃達豐公司不應當有抱怨——沃達豐公司以66億美元兌價格賣掉了其所持有的3.2%中國移動的股份,要知道沃達豐公司在2000年至2002年是以33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中國移動這些股份的。取得這樣的利潤,沃達豐公司的員工應當用喝香檳和吃北京烤鴨來慶祝的。但沃達豐這個來自英國的公司並沒有達到他設想的目的——進入中國市場。在其他國家,沃達豐公司以熟練的手法和用極小的投資就取得了當地公司的控股權,但沃達豐在中國卻失手了。在中國,其他國外公司也有類似沃達豐公司的遭遇。
Since the late 1990s, several large state-owned Chinese companies have listed their shares. These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typically included 「cornerstone」 investments by big Western firms. For example, BP, Exxon and Shell (three oil firms) and ABB (a Swiss-Swedish conglomerate) took strategic stakes in PetroChina and Sinopec (two big Chinese oil companies). Alcoa, an American aluminium company, invested in Chalco, a Chinese one. And Western banks bought chunks of the leading Chinese state banks when they were listed.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的幾家大公司就公開了他們的股份,他們能這樣做得益於西方公司的投資起到了「基石」的作用。如英國石油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殼牌公司和ABB公司(一家瑞士-瑞典公司)就戰略性地注資中石油和中石化;美國鋁業公司注資中國鋁業。西方世界的銀行購買了中國國家銀行的股份。
Foreign firms brought several things to the table: capital, technology, management skills and the prospect of better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Chinese press often referred to them as 「elder brothers」. In return, these Western firms wanted access to China's huge domestic market.
外國公司擺上檯面的有這幾樣:資金、技術、管理技巧和更好的公司管理制度。中國的媒體將這些西方公司稱為「老大哥」。而西方公司期望的回報就是進入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
It did not work out that way. The Chinese state-owned firms did not need capital so badly that they were prepared to cede control to foreigners. Some also found that the Westerners had less to teach them than they had hoped. 「Fly-in」 expat managers were often unfamiliar with China, says David Michael, a partner at 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Chinese firms tended to learn more from multinationals that had taken the trouble to build their own large sales forces in China, he says.
但事情的發展卻並是西方公司預計的那樣,中國的國有公司還沒有到為了資金而讓渡控制權的程度。一些中國公司發現,西方公司能傳授給他們的東西比他們預想的要少得多。「一個『空降』的外國經理並不熟悉中國的情況」,波士頓諮詢集團的合夥人大衛-米切爾發出了如此的感慨。大衛-米切爾認為中國公司是要向跨國公司學習如何處理在構建大規模的銷售力量時出現的問題。
Chinese firms no longer feel like little brothers. China Mobile now has a market value half as large again as Vodafone's. PetroChina is much bigger than BP. Both Chinese firms are now rich enough to buy whatever expertise they want.
中國公司的表現也不是一個「小老弟」的舉止了——中國移動的市場價值是沃達豐的一半了;中國石油的規模已經超過了英國石油公司。這兩家公司已經具有了購買任何專業技術的實力了。
Western energy companies were quick to notice this shift. BP, Shell, ABB and Exxon all sold their holdings in state-owned Chinese firms by 2005. Alcoa got out in 2007. Financial firms followed, in whole or part,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When China's state-owned Agricultural Bank was recently listed, no big Western bank bought a significant stake.
西方能源公司已經注意到這個現象了。英國石油公司、殼牌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在2005年就已經賣掉了他們說持有的中國國有公司股份。美國鋁業公司也在2007年賣掉了其持有的中國公司股份。在金融危機爆發後,西方的金融公司也全部或部分地從中國撤走了。中國農業銀行(一家大型的中國國有銀行)出售股份時,沒有一家大型的西方銀行進行大規模購買。
Western firms grumble about their failure to turn their stakes in China Inc into a foothold in the Chinese market, but not too loudly, so that they do not annoy the government. Besides, thanks to a rising stockmarket, most made sacks of money from their investments.
西方公司希望通過購買中國公司在中國取得一個立足點的策略失敗了,雖然他們牢騷滿腹,但他們卻不能到處大聲嚷嚷,以免得罪中國政府。再說了,中國的股市情況良好,西方公司的投資也賺了個盆滿缽滿。
A few have not yet cashed out. Telefónica, a Spanish telecoms firm, owns 8.8% of China Unicom and politely rebuffs bankers who advise it to sell. AT&T has 25% of a telecoms business in the Pudong district of Shanghai. Despite regulatory problems, it provides a nationwide service from Pudong, largely to multinational clients. It is a nice business, but a far cry from the dreams some Westerners once had about China.
還一些西方公司並沒有把資金抽回;西班牙電信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西班牙電信公司持有中國聯通8.8%的股份;西班牙電信公司婉言謝絕了一些銀行家要求出售這些股份的建議。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在上海浦東佔有25%的電信業務。雖然有政府管理制度上的缺陷,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仍然在浦東開展了全國性的業務,其主要客戶為跨國公司。這項業務進展得不錯,但與西方公司原來想像的中國市場相距甚遠。
相關文章:

2010年12月14日
2010年12月12日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2/yMMDAwMDE5MTcyMw.html
历次宏观调控,银行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并面临着调整可能带来的风险。
银监会正部署部分城市进行新一轮的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民生银行 地产金融事业部首席分析师董续勇向本报透露,该部压力测试范围为地产开发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和土储贷款。“房价过快上涨集中在2010年一季度。因此, 即使在房价下降30%的情况下,会对资产质量有一点点影响,对总体盈利状况影响非常微小。”
“房地产金融应该在调节房地产供需中发挥作用, 也只有房地产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房地产金融才能稳健运行,金融与地产的良性互动是房地产可持续的保障。”民生银行地产金融事业部杨毓坦言,金融政策要 和其他政策配合使用,不能过度依赖金融政策对楼市进行调控,要建立多种工具相协调、长短期手段相结合的科学调控体系。
不过,对商业化的银行业绩而言,是一种如何平衡多重角色的挑战。
“新国十条出台前,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风险不断累积,但未出现全国性泡沫,新国十条的出台避免了泡沫进一步膨胀的风险,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杨毓表示,调控对于银行的长远发展同样是必须的。
来自民生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1-3月,我国主要城市的家庭月供收入比分别为北京、深圳、杭州高至68%、64%、55%,超标相对严重。
2009年房价快速上涨中,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四城市的2009年度房价收入比分别快速上升到21.7、18.5、16.6、8.1,按亚洲国家可接受9左右的标准,北京、上海、深圳偏高。
民生银行的调研还发现,全国9个重点城市30个项目样本的租金收益率最高3.90%,最低1.52%,算术平均值为2.55%,中值为2.44%,其中租金收益率低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25%)的楼盘12个(占40%),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
房价的几个关键风险指标继续在危险区域深度挺进,让银行方面提高警觉,毕竟,与信贷业务的增长相比,资产的安全才是根本。
除 了房价的泡沫指标外,按揭贷款占同期销售额比例突然呈现快速增长迹象,更让监管层及不少银行开始担忧房价泡沫过多向银行金融系统转嫁。今年一季度个人购房 贷款新增5227亿元,占当季商品房销售额的65.5%,而即使在销售火爆的2007年和2009年,这一比例仅为25.7%和31.8%。
“在当前环境下,银行必须平衡好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董续勇认为,首先是要坚决执行银监会监管部门出台的各项调控政策,同时密切关注项目销售,具体而言是要防范销售放缓、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也就是,防范风险与拓展业务不可偏废。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需要平衡相关要素外,在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上,还要面临强劲挑战。
信 托等融资方式依然对传统银行房地产开发贷形成威胁。据诺亚财富的统计,截至第二季度末,信托资金从投资方向来看,基础产业、工商企业和房地产合计占到近 70%的份额。8月第一周里,投资于房地产市场的信托产品发行仍保持了强劲势头,第一周累计发行的18只信托产品中,投资于房地产市场的信托产品共有5 只。
民生地产金融事业部的最新计划披露,接下来重点在华东、华南、中西部等不同区域,会根据城市的发展阶段支持一些区域性机会,包括“三旧改造与城市更新(华东、华南)”,“成片开发和城市运营、新城建设(中西部)”。
杨毓透露,民生银行将对成片开发和城市运营加大业务拓展,如广州的“三旧”改造、深圳的“城市更新”、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
2010年12月10日
2010年12月8日
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三,家住珀斯的澳大利亞人邁克・鮑克斯都要凌晨三點半起床,搭乘飛機前往西部最偏僻的皮爾巴拉。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蘊藏著240億噸鐵礦石,去年,全澳大利亞國民生產總值的3.2%就來自於這裡。中國鋁業、中國中信集團、中國中鋼集團、中國鞍鋼以及中國科工冶金集團的代表,與澳大利亞採礦巨頭必和必拓的僱員在這裡工作,每時每刻都有長達325碼的散貨船停靠在專用碼頭,時刻準備將開採的鐵礦石運往中國。
這是美國《商業週刊》作馬爾科姆・諾克斯在9月6日的封面文章中為我們描繪的情景。像邁克・鮑克斯一樣,大約45000名土著居民在皮爾巴拉工作,在20世紀70年代,來這裡投資開採的主要是日本人,到處是豐田車和馬自達車。而最近進駐皮爾巴拉的人更多來自中國。事實上,皮爾巴拉只是中國在澳大利亞眾多工程項目中的一個。中國每年從澳大利亞買下價值220億澳大利亞元的鐵礦石,澳大利亞2009年四分之一的鐵礦石出口到中國,年增長率達31%。
作為力拓公司的貨車司機,鮑克斯每年的收入近13萬美金,與過去相比,收入增加了,肚子也大起來了。據鮑克斯說,一個20歲出頭的青年來到皮爾巴拉,只要每年像他一樣往返17次、每次做兩週的工作,就能每年賺到9.2萬澳元,而澳大利亞的中等家庭年收入只有6.7萬澳元,這樣的美差傻子才不干呢。
與此同時,鮑克斯的僱主力拓公司在與中國的合作中賺得盆滿缽滿,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礦業公司之一,2003年,該公司的淨收入只有14億美元,而現在的年收入已高達100億美元,其中70%的收益來自於鐵礦石出口。
此外,中國還參與了澳大利亞西北海岸巴羅島的天然氣項目,預計耗資370億美元,中國承諾連續20年購買該項目所產的天然氣。過去幾年中國主要用三種方式投資澳大利亞:
1、截止到2009年7月的一年間,澳大利亞向中國的資源出口達424億澳元,中國對澳大利亞公司的直接投資為30億澳元,其他項目的資金支持大49億澳元。
2、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今年共批准了60個中國投資項目,總額可望達到230億澳元。
3、大型礦山開採難以在澳大利亞本土找到投資商,中國對澳大利亞投資總額的99%用於資源領域。今年6月,中國發展銀行為西澳大利亞的卡拉拉鐵礦提供了11億美元的貸款,也為澳大利亞金達必金屬公司與中國鞍鋼合營的皮爾巴拉鐵礦提供了58億美元貸款。
數十億美元中國資金注入,以及對中國66億澳元的貿易順差,幫助澳大利亞逃過了全球性經濟大衰退,全國失業率只有5.1%。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提姆・哈考特說,澳大利亞從與中國的礦業合作中受益是顯而易見的,通過吸收中國投資以及與中國進行進出口貿易,每個澳大利亞家庭每年增加3400澳大利亞元的收入。
然而,中國的大舉投資也引起了澳大利亞人的恐慌。聯想到日本人蜂擁進入澳大利亞開採資源後留下滿目瘡痍的情景,澳大利亞人擔心歷史的一幕即將重演。儘管中方領導人在訪問澳大利亞期間表示,雙方將加強高層互信,強化戰略夥伴關係,但在澳大利亞舉行的民意調查顯示,有4/5的澳大利亞人對與中國合作的前景表示悲觀。雖然73%的人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持肯定態度,但53%的人認為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投資過多,46%的人則認為中國在未來20年可能會對澳大利亞造成軍事威脅。
在金融市場方面,由於無法直接打壓人民幣,投機者把矛頭轉向了與中國經濟緊密相關的澳大利亞。在今年5月在中國增長勢頭可能放緩的預期下,澳元單日跌幅接近10%,造成澳大利亞國內的恐慌。
民間的情緒波動也反映在政府的經濟政策中。近來中國公司參股澳大利亞公司的要求頻頻受阻,加上礦產稅的開徵,以及當地居民對華人不斷增加的反感,都顯示出澳大利亞人對中國的態度正在發生微妙的轉變。
即便如此,中國對於澳大利亞大多數普通民眾來說,仍意味著希望。尤其對於生活在皮爾巴拉東海岸的原住民來說,只有進入礦山工作,才有可能擺脫貧困的惡性循環。正如中國推動著澳大利亞的經濟蒸蒸日上,鮑爾斯現在滿心希望18歲的兒子能早日畢業,到大學學習採礦工程專業,使一家人的生活更上一層樓,為此,他甘願有一天為兒子打工。
本文的部分觀點來自網絡,如需轉載,請註明:轉載自牛斯狗評論(http://newssgo.com/),謝謝。